第五届中国边疆考古学术研讨会举行 推出53场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4-04-28 02:21:07 来源: sp20240428

原标题:第五届中国边疆考古学术研讨会举行 推出53场学术报告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 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边疆考古学术研讨会,12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共推出53场学术报告,涉及议题非常广泛,涵盖边疆考古新发现、新进展,以及中国北方游牧文化、东西文化交流等方面,展现出中国边疆考古日益壮大、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援,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陈星灿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历史研究院党委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国春主持开幕式。

关强表示,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边疆考古工作,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持续推进新疆考古、西藏考古、高句丽考古、吐谷浑考古、长白山地区古人类调查研究等重大项目,但是,当前边疆考古工作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为此,他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边疆考古工作的重大意义;二是抓好重大项目,积极构建中国边疆考古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是夯实工作基础,不断提升考古工作质量;四是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是推进交流合作,打造学术开放前沿、文明互鉴窗口。

马援指出,近年来,中国边疆考古取得丰硕成果,极大丰富了人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在新时代新起点上,边疆考古工作应为推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伟大进程、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程、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陈星灿表示,边疆地区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各民族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考古因其所涉地域范围的辽阔和文化内涵的丰富而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何以中国,因有边疆”也已逐渐成为考古学界的共识。边疆考古的基础虽然薄弱,但在几代边疆考古人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对边疆考古工作,陈星灿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要致力学术创新,善用问题导向,学术创新最好以问题为中心,边疆考古人应在东北史前聚落考古与社会复杂化进程、中国北方游牧业的起源和游牧文化带的形成、新疆考古学文化复杂结构的形成过程、青藏高原早期人类的出现及原始畜牧业的发生、边疆地区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的地位和贡献等重大课题上持续发力;二是推进学科融合,重点是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融合,古代边疆研究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要想取得大的成绩,必须积极主动地推动学科融合,特别是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融合,走多学科融合研究阐释之路;三是加强边疆考古和优秀研究成果的传播与转化,发挥边疆考古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疆地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第五届中国边疆考古学术研讨会期间,还将组织青年专场学术报告,旨在搭建青年交流互鉴平台,培养更具未来视野的边疆考古青年队伍。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高校和边疆地区考古科研机构的9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围绕议题既表达对中国边疆文化遗产的关切,也展现对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发展的深刻思考。

据了解,中国边疆考古学术研讨会自2019年创办起每年举办一届,每届都汇聚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展示交流中国边疆考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记者 孙自法)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